查看原文
其他

泽教朗读||读教育名著 做智慧教师

 点击上方"蓝字"关注我们








一个老师

既要脚踏实地

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

又要仰望星空

在经典作品中遇见美好

理想催人奋进

书香浸润心灵

来吧,和我们一起

读教育名著

做智慧教师

享幸福人生



十一月主题




读教育名著 做智慧教师






泽州三中  徐倩



请像我一样做教师

——《幸福比优秀更重要》(节选)


今天上午第三节和第四节课,我分别给初三两个班的学生上课,主题是“给未来留下温馨的记忆”。

我对同学们说:“年级主任希望我给初三每个班的同学上一节课。上什么呢?讲学习吗?你们老师每天都在给你们讲,我再讲这个,大家不爱听。讲励志的道理吗?讲大道理空洞乏味,你们还是不爱听。于是我决定给你们讲故事。这个故事是我刚参加工作时,在教的第一个班上发生的。”

我又说:“我爱教育,也爱文学。可是当了老师怎么又同时能够当作家呢?我就把我的每一个班都当作文学作品来创作。文学有的因素,我的班一定要有。比如,故事、情感、思想、情趣、浪漫、扣人心弦、催人泪下、心灵飞翔……这些文学作品的元素,我带的班都有,比如‘未来班’。”

于是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,给同学们讲了未来班的故事,其间还播放了十多年前的音响视频。我一边讲一边很自然地联系他们的现在,给他们讲善良,讲纯真,讲童心,讲珍惜,讲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,讲是否给未来留下温馨的记忆取决于今天他们的每一个行为……

我给他们展示我上周跟一群孩子玩银杏叶的照片。我说:“那天我在校园拍照,拍金色的银杏叶。结果跑来一群孩子,叽叽喳喳要和我一起拍照,还请我和他们一起玩银杏叶。你们看,这场面多欢快!这么一个普通的场景,若干年后就成了我和这群学生共同的温馨记忆。后来我就想,每年秋天,我们校园都特别美,一片片银杏叶落下来,铺在地上,多美!怎么让我们的学生将来能够记住这金色的校园呢?于是我就有了一个创意,我让德育处的老师选择三千多片银杏叶,然后请专业的公司制作成书签,我写一句话,签上名字,过塑后送给我们学校每一个同学,作为2015年的新年礼物。将来你们毕业后走出校园,却带走了这片银杏叶。再过10年、20年、30年,当你们看到这片叶子,就会想到这是母校的银杏叶,就会想到母校的老师,就会想到当初在学校许多温馨的经历!你们说,我这个创意好不好呀?”

同学们都说:“好!”并鼓起掌来。

我讲了我和学生的故事,讲我和学生的重逢,同学们都非常感动。我说:“我也感到了职业幸福!我的学生对我非常好,让我感到我从事教育是很幸福的,因此我特别庆幸我是一名教师。作为语文老师,我的教育充满了文学的气息;作为班主任,我的教育充满了故事。而文学加故事,就是童话。因此,30多年来,我只做了一件事,就是把我的教育创作成了一部童话!”

同学们静静地听着,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和语文老师也认真地听着。

“再过30年,你们举行毕业30周年聚会的时候,是哪一年呀?”

同学们想了想,说:“2045年。”

我说:“对,那一年,将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一百周年!你们举行毕业30年聚会多好呀!到时候,你们会感慨万千,想想30年前李校长说30年聚会,当时我们都觉得很遥远,可这30年一晃就过去了。呵呵!是的,那时候你们已经四五十岁了,你们的老师六七十岁了,我呢,也八九十岁了。到时候别忘记邀请我参加哦!”

他们都说“会的”。

我说:“那你们得准备一个轮椅来请我。”

大家都笑了。

下课后,两位年轻老师都说很感动,语文老师的脸上还挂着泪痕。

我说:“我真心希望你们,像我一样做教师!”

他俩都郑重地点头。

我觉得,作为校长,应该有资格、有底气对年轻老师说——“请像我一样做教师!”








泽州职中  李静



假想中的完美自我 ——《不完美的人生解答书》(节选)


感到安全时,人天生就有探索世界、接受挑战的冲动,这是我们做事的内在动机。但是,这种内在动机很容易被破坏。我们对这些评价性的语言却不陌生,它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。

无论批评还是表扬,评价很容易带来不安,让人陷入防御心态和过度的自我关注。受害的,不仅是那些在比较中被认为“技不如人”的孩子,还有那些被拿来当作标杆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这些比较并不会让他们相信“我很优秀”,却会让他们相信“我必须很优秀,否则就会像隔壁那个耷拉着脑袋不如我的孩子一样”。这些孩子会比别人更焦虑,通常也更努力,但好像更不自信。他们对必经的挫折缺乏准备,也更难从挫折中复原。

一些心理学家,像霍尼或罗杰斯,都曾提出这样的理论:当儿童担心自己不被父母或他人认可时,他们会产生强烈的焦虑和不安。于是,他们会在幻想中创造出一个他们认为的、父母喜爱的“自我”,来缓解这种焦虑。这个假想的自我通常都是完美的——聪明、美丽、优秀,毫无瑕疵。当他们用幻想的自我来对照现实的自我时,他们会觉得自己像个冒牌货。他们努力维持幻想中的形象,害怕别人看到幻想背后真实的自己。

有时候,这会把他们推向一种奇怪的境地。他们中的有些人,在别人看来,确实已经足够优秀了。但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,所以要“假装”自己“很优秀”。别人赞扬他们,并不会增加他们的信心,而只会让他们更心虚。他们觉得这个赞许是给那个假装的自己的——正是因为他们把真实的自己隐藏得很好,才会得到这些夸奖。一个本来就很优秀的人提心吊胆地假装自己很优秀,并把所有优秀的证据归于自己的“假装”,这真是一个残酷的玩笑。他们经常陷入一种防御的心态,像个篡位的皇上,担心自己的政权不稳,因此无心建设,随时保持警惕。他们在防御什么呢?他们防御的,就是一些最基本的信念:我究竟能不能干?值不值得被爱?会不会被别人尊重和接纳,如果他们看到我的本来面目的话,会如何呢?








 枣园学校  王瑞芳



我看小学语文教学     ——《于永正:我怎样教语文》(节选)


语文教学成功与否,最终取决于老师。

做小学语文老师不易。不能只看文凭,得有真本领。我曾听过一位研究生的实习课。一看他板书的课题,再听他范读课文,使我对“文凭不等于本领”这句话更深信不疑了。不能怪年轻的大学生,这是师范教育的悲哀。师范院校的导师、教授们“导”出了这样的“研究生”,不知有何感想。是的,追根溯源,小学教师也有责任。小学语文老师要有比较好的语文基本功,即我们平时说的“看家本领”。比如书写、朗读、表达(口头的和书面的)等方面,都要有扎实的功底。此外,还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。你既然选择了师范教育,就得去修炼。这是工作的需要,也是生存的需要。

但做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,仅有这些还不够。

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得是个“文化人”,以“文”化“已”。这个“文”主要指读书。不读书,正如黄永玉教授所说——就“没有消化生活的胃”。语文老师不读书,别说“消化生活”,就连一篇课文也“消化”不了!一开口、一动笔,甚至一投足,就知道这个人是不是读书人。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、思维方式,甚至言谈举止,以至心灵状态。读书同时读自己,明理导行、学以致用是我们读书的最重要的目的。职业要求语文老师必须是个读书人,成为终身阅读者。“文化人”的另一个方面,是以“艺术”化“人”,语文老师要有点艺术细胞。如书法、音乐、美术、舞蹈等。艺术细胞多的人,语文教学一定会充满灵性。

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得是个“思想者”。列宁为什么那么欣赏罗丹的雕塑《思想者》?为什么建议“同志们,都要看看罗丹的《思想者》”?我以为他是想让我们学会思考。大到教育,小到一个字词教学,我们都要思考。教一篇课文,开展一次活动,事前要思考,过后还要思考,这样才能把课上好,把活动开展好,“前思后想”(尤其是“后想”)才能长心眼、长智慧。把“思考”所得形诸文字,可以使思考更缜密、更深刻。一定要动笔写东西,并养成习惯。

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应当善于与人交流。多与同事交流,如果“谈笑有鸿儒”,常与专家交流更好。经常读书、读杂志、读报纸也是与别人交流的形式。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,可能使你茅塞顿开。交流是一种便捷的、常常会使人顿悟的一种学习方式。不然为什么人们说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”?








周村小学  李亚



享受教育

——《幸福比优秀更重要》(节选)


随着教育经历的丰富,我的实践和思考更加深入,渐渐地看到了许多教育弊端,我觉得我的学生不应该这样度过他们的校园生活,我便想力所能及地改变我能够改变的,比如我的课堂、我的班级。于是我有了可以称作“使命感”的精神动力,顺理成章地便有了一系列的“创新”和“改革”--其实最初大多都是“打擦边球”的“另类做法”。几十年过去了,我的一些做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,还说我“影响了无数普通的教师”,这似乎更是我有“使命感”的证明了。但追根寻源,当初也不过是兴趣和良知而已。

我觉得我热爱教育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我一直是一个“文青”,包括现在,我女儿都爱说我是“老文青”。从小我就喜欢文学,喜欢写诗。后来没能当上专业作家或诗人而做了教师,但我参加工作不久就发现,教育和文学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。人性,灵魂,感动,诗意,纯真,情趣,敏锐,童心,真性情,心灵激荡,泪流满面……这些既是教育的,也是文学的。我完全可以把文学梦托付给教育,或者说得更直接一些,我完全可以把教育当诗来写......

当我和学生用身体在冬天的峨眉山雪地上摆成“一班”两个大字时,我觉得我们在创作最浪漫的童话;当我和后进生一次次谈心,看着他们一次次进步,而又一次次反复,然后又一次次进步时,我觉得我的教育生活胜过任何故事惊心动魄,情节跌宕起伏的电视连续剧;当我翻开一本本我给历届学生编撰的班级史册时,不同年代学生的面容浮现眼前,让我或沉思或微笑甚至热泪盈眶,我就觉得每一个班都是我的一行诗,或者说,我就一直生活在芬芳纯真的教育诗篇之中。

我对教育从来就没有过超出职业的奢望,比如我工作那么投入,做了那么多校长并不要求我做的事情,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校长表扬我,或者“破格”提拔我,也没有想过学生和家长要对我“感恩”等等。因为我从来都认为,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——我领了工资呀!我要对得起工资。至于我做了校长并不要求我做的,比如带学生到处去玩,包括去探险,还有给学生编了那么多的书,这些书和应试一点关系都没有,纯粹就是为了他们将来有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……

如果有人问我:“那你把教育当什么呢?”我会回答说:“当兴趣”。一个人干自己感兴趣的事,当然会其乐无穷,所以别人看我很投入,觉得我“很苦”“很累”很像“苦行僧”,其实我是在享受。因此,用“奋斗”二字来概括我的人生,用“工作狂”来描述我的生活,显然是大大的误解。不过是兴趣使然,哪是什么“奋斗”啊!

因为兴趣,我享受教育,而且看来我将终身享受教育了。








高都镇中  崔娜



梁启超:史上最牛父亲的一场演讲


史上最牛父亲的一场演讲,100年后仍是现代父母不可超越的教育真经,在这个流量霸屏的年代,有人说“花无百日红”是一种常态,但在教育界,却曾经有这样一场演讲,跨越百年依然在发挥着影响力。这个“超级流量”现象的制造者,就是著名的教育家梁启超先生。

从历史课本中我们知道,梁启超曾经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,政治家改行做教育,跨度有点大,可能有人会质疑,这样的人能把学生教好吗?然而历史的真相是,梁启超的教育非常成功,不但桃李满天下,培育出梁实秋,徐志摩,蔡锷这样的弟子,还被公认为清华四大导师之一,他家中子女九人,也全部被他培养成了国之栋梁。

1922年梁启超受邀在国立东南大学和法政大学等校授课。苏州学界听说他南下,强烈要求他前往苏州做一场演讲,这场演讲让他“红了”一百年,演讲中,梁启超说透了教育的本质,直到今天还在被推崇,他认为教育分为知育、情育、意育三部分。知育要教导人不惑,情育要教导人不忧,意育要教导人不惧,教育最终的目的,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,而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,养定其根本智慧,保护好其自由意志,最终要让其拥有自己的人格和人生观。做个不惑不惧不忧,顶天立地的人。

演讲中梁启超谈到要做个不惑的人,第一要有判断力,这是最具时间价值的根本智慧,而精准的判断力,不但要有相当的常识还要有专门的知识。并且能运用这些知识,遇事智慧处理。梁启超看得很清楚,一个孩子最终会走向社会,书本的知识很重要,生活的知识也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累积,消化吸收,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这种能力是一个孩子在生活的每个时段都需要的。梁启超主张让孩子们凭借情志,全面发展,但却经常给他们扶正方向。梁启超推崇启发式教育,趣味性教育,崇尚自由的学风,注重保护孩子的自由意志这与我们当下倡导的“寓教于乐”不谋而合。

他认为自由意志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可以在不受外物控制的情况下,决定自己想做的事情,一个人如果意志力薄弱,便有很丰富的知识,临时也会用不着,便有很优美的情操,临时也会变了卦,所以演讲中梁启超强调做个“不惧”的人,一定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,在活的坦荡的基础上,遵从自由意志,当一个人人品中正,意志磨练到家,才能拥有最勇敢的心,做任何事都不会再迟疑,扛起来来便做,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。

梁启超在演讲中提到的第三点是:建议学生们做个“不忧”的人,他认为,一个孩子知识储备再强,如果不能通达乐观,是最有害的,因此帮助孩子树立通达,强健的人生观,开阔心胸,阔大格局,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很重要。挫折是人生常态,只有通达,强健的人生观才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,帮助他们战胜困难,走的更远。

这些孩子自发的灵魂觉醒,思想升华,人格独立,思维敏捷,无比清晰的知道自己是谁,想要什么,能做什么,自然就能发挥最大的潜力,让生命最大程度地绽放。





扫码关注我们

了解最新、最全的

泽州教育资讯



往期回顾

泽州县2023年高考报名社会考生现场确认时间公告

非凡十年 泽教谱新篇||成庄矿小学

非凡十年 泽教谱新篇||凤城小学

点赞||我县两所学校党建案例入选《中国教育报》学校党建创新案例专栏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